水葫芦之灾阅读答案:为何这种植物可怕又珍贵?

在很多人的印象中,水葫芦是一种让人头疼的杂草,曾经在中国的河流湖泊中泛滥成灾。然而,现在我们却很少见到它的身影。水葫芦的消失,不仅关乎环境生态,也引发了大众对其价格的反思。那么,水葫芦之灾阅读答案是什么呢?让我们一起探索这背后的故事。

水葫芦的传奇历史

水葫芦又名“凤眼蓝”,原产于南美洲的巴西。上世纪50年代,它被引进中国,起初是为了作为猪饲料。难以想象的是,一亩水葫芦可以养活60到100头猪,增产效果显著。然而,由于水葫芦极其迅速的繁殖特性,它的引入也给水生态带来了巨大的挑战。

水葫芦泛滥的后果

水葫芦的繁殖速度令人瞠目:一棵水葫芦一年能衍生出1.4亿棵!这使得它在水域中迅速蔓延,遮住了阳光,影响了水中的生物光合影响,导致水体缺氧,鱼虾等水生动物纷纷灭绝。更糟的是,水葫芦在水中腐烂,反而加重了水污染。顺带提一嘴,水葫芦还使得水库的防洪能力降低,造成安全隐患。

我国的治理措施

面对水葫芦的泛滥,我国投入了大量资源进行治理,每年光是治理费用就超过1亿元。1996年,浙江温州引入了水葫芦的天敌象甲,短短三年内,已有99%的水葫芦被清除,这一治理技巧让大众看到了希望。然而,由于象甲也是外来物种,其推广受到限制。后来,我们通过设置漂浮式围栏,成功地阻止了水葫芦的扩散,同时结合人工与机械捕捞,使得水葫芦逐渐减少。

水葫芦的另一面:在国外的利用价格

有趣的是,在中国被视为害草的水葫芦,在柬埔寨却成为了财富的象征。由于当地的气候条件,水葫芦在柬埔寨能长得更大,更适合编织各种手工艺品。柬埔寨的家庭通过编织水葫芦制品获得可观的利润,甚至可以达到300美元一张的纯手工地毯,很多人因此致富。

小编归纳一下:水葫芦的反思与未来

直白点讲,水葫芦之灾教会了我们环保与生态平衡的重要性。虽然水葫芦曾在我国造成了极大的困扰,但它的身上也潜藏着丰富的利用价格。或许,面对这些外来物种,我们应该更多地思索怎样合理利用,而非一味地消灭。希望未来能够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案,让水葫芦成为人类社会的友好伙伴,而不是敌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