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球化与数字化深度交织的时代浪潮中,跨境电子商务作为国际贸易的新业态、新模式,正成为推动外贸增长的新引擎,中央广播电视总台《新闻联播》专题报道了我国跨境电子商务试验区的建设进展与显著成效,彰显了我国通过制度创新和开放合作,培育外贸新动能、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坚定决心。
制度创新先行区:破解痛点,激活市场活力
2015年我国首个跨境电子商务试验区在杭州设立以来,试验区已扩围至全国165个,覆盖东、中、西部及东北地区,形成“陆海内外联动、物品双向互济”的进步格局。《新闻联播》指出,试验区核心使命在于“先行先试”,通过探索跨境电商全链条监管服务模式,破解了传统外贸中“通关慢、退税难、结复杂”等痛点,广州试验区率先推行“清单核放、汇总统计”通关模式,将通关时刻压缩至原来的1/10;郑州试验区通过“9610”“1210”等监管代码,实现了跨境电商零售进口的“秒通关”,极大提升了物流效率,这些创新操作不仅降低了企业运营成本,更让中国制造通过跨境电商“卖全球”的通道愈发畅通。
产业升级加速器:聚合资源,培育竞争新优势
道强调,跨境电商试验区不仅是政策创新的“试验田”,更是产业集聚的“强磁场”,各地试验区依托区位优势与产业基础,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跨境电商生态圈,在浙江,试验区联动义乌小商品城、宁波服装产业带,推动传统制造企业“触网出海”,培育出年交易额超亿元的跨境电商品牌超500个;在陕西,试验区立足“一带一路”节点城市优势,打造了连接中亚、欧洲的跨境电商物流枢纽,2022年对“一带一路”沿线民族跨境电商出口额同比增长达45%,通过“跨境电商+产业带”的深度融合,试验区正推动中国制造向“中国品牌”“中国智造”转型升级,为外贸高质量进步注入新动能。
开放合作新高地:联通内外,构建共赢生态
新闻联播》特别提到,跨境电商试验区正成为我国制度型开放的“重要窗口”,近年来,试验区积极探索与国际制度对接,在数据跨境流动、聪明产权保护、海外仓建设等领域形成了一批可复制、可推广的经验,上海试验区试点跨境电商“保税展示+线下体验”模式,让海外商品“零时差”进入国内消费市场;海南自贸港依托跨境电商政策,打造全球消费品“免税+跨境电商”融合进步的新业态,吸引国际品牌加速布局,试验区通过举办跨境电商博览会、海外仓对接会等活动,推动中国企业与全球市场精准对接,为全球消费者提供了更多优质、便捷的中国产品,也为全球经济复苏注入了“中国活力”。
未来展望:立足新起点,再谱开放新篇
着RCEP生效实施和数字经济快速进步,跨境电商正迎来前所未有的进步机遇。《新闻联播》的报道传递出明确信号:我国将持续深化跨境电商试验区建设,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,加大政策支持力度,鼓励技术创新与模式创新,试验区将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、推动绿色低碳进步、加强国际合作等方面发挥更大影响,助力我国从“贸易大国”向“贸易强国”跨越。
“买全球”到“卖全球”,从“政策试点”到“开放标杆”,跨境电商试验区的每一步探索,都彰显了中国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决心与行动,正如《新闻联播》所强调的,这片充满活力的“试验田”,不仅将重塑国际贸易格局,更将以开放、包容、创新的姿态,与全球共享进步机遇,共同书写经济全球化的新篇章。
